“618”电台,一个时代的印记
深秋,因为赶赴一场银杏之约,由沂源县鲁村镇栖真观来到“618”战备电台旧址。
“618”电台,原为山东人民广播电台战备台,是20世纪60年代为适应国防需要,由时任济南军区司令员的杨德志上将亲自选址兴建的。位于沂源县鲁村镇峨峪村的山中,也是华东地区规模最大、保存最完整的一处战备电台。
坑道内,有指挥室、编辑室、广播室、直播室、发报室等军事设施;有食堂、卫生室、阅览室、办公室、会议室、卫生间、男女生宿舍;有地下水库饮用水源,通风设备等等。
据图片资料介绍:618战备电台,1966年6月开工,1969年8月竣工,坑道总长470米,面积2820平方米。因为是战备电台需要保密,整个工程由中国人民解放军6175部队和6082部队施工完成,山东省军区某部担任警卫。1969年批准建台,1972年6月试播,1974年7月正式播音。电台功率五十千瓦,覆盖区域淄博、临沂、潍坊、泰安等13个市县。2006年4月,“618”电台揭去了它神秘的面纱,正式对外开放。幽深的坑道,老式的设备,浓郁的军事战备色彩,全部呈现在大众面前。
“618”开放之初,曾来过这儿。本次再来,于我,也算是故地重游吧。
墙壁上的宣传画,很有年代感。
《英雄儿女》影片中的王成,还有追寻红色足迹的我们!
走进“618”,探寻“618”,对在那个年代为国家为社会做出牺牲和贡献的建设者们,感到由衷的敬意!
看到这些老物件,倍感亲切。这些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老物件,对于60年代、70年代出生的人来说,有着同时代的记忆……
墙上的“为人民服务”毛主席语录,是那个年代,人们干革命的精神支柱。
这台老式匈牙利进口彩电,瞅着真亲切。上世纪80年代末,买彩电、自行车都得使票。结婚时,托亲戚从烟台买了台22英寸大彩电,就是这个牌子。
坑道内储存供水的水库,清澈见底,周边全是花岗岩。据说,当时选址在这里,一是因为这里的环境隐蔽,二是花岗岩石结构的山体坚固。如果洞内有足够的粮食,水库蓄存的水量足以让驻内的官兵在完全封闭的环境下够用五年。
如今的“618”战备电台,早已不再承担战备任务,它过去不为人知的历史岁月,成为今天进行革命传统教育、国防教育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生动教材。
标签: 匈牙利电影观后感